此病分布在南、北各地,发生于苗期。此菌的寄上范围广,可危害100多种植物的播种苗,对以嫩望扦插的含笑、大丽花、翠菊、菊花、吊兰、松叶牡丹等的苗亦极易感病,引起立枯或根腐。
症状 病苗多从上上表侵入幼苗的茎基部,发病时,先变成褐色,后成暗褐色,受害严重时,韧皮部被破坏,根部成黑褐色腐烂。此时,病株叶片发黄,植株萎蔫、枯死,但不倒伏。此苗也可侵染幼株近地面的潮湿叶片,引起叶枯,边缘产生不规则、水债状、黄褐色至黑褐色大斑,很快被及全叶和叶柄,造成死腐,病部有时可见褐色菌丝体和附着的小菌核。
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.(立枯丝核菌)。立枯丝核菌属岸知茵亚门、丝掴纲、无拘目。菌丝呈蛛网状,围绕寄生的组织,有横隔,粗8~12微米,初期无色并多油点,呈锐角分枝,小技与本校相接处稍内缩,其上往往有横隔,老化后菌丝为黄褐色,并呈直角分枝,小技与生枝相连处不缢缩。立枯丝核菌在上温13~26℃之间都能发病,以20~24℃最为适宜。对土壤PH值适应范围广.在PHZ 6~6 9问都能发病。
传染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校在残留的病株上或土壤中越冬或长期生存。带菌土壤是主要侵染来源,病株残体、肥料也有传病可能,还可通过流水、农具、人、畜等传播。天气潮湿适于病害的大发生,反之,天气干燥病害则不发展。多年连作地发病常较重。